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近期喜讯频传:郭浩教授主持申报的《师生AI素养培育与智能摄影教学场景创新研究》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创产品创新创业设计营销实践"课程成果,在郑州地铁会展中心4号线站点精彩展出。这些都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例证。经过多年摸索,学院探索出一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之路,为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价值引领,把牢实践教学方向
学院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原则,依托学校"艺术+经济"优势,持续强化实践教学,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在此价值引领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仅形成了"人人成才,生生尽展其才"的培养氛围,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获评B级,彰显了较高的行业竞争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实践体系,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学院坚持"全程、全面、全体"和"体验式—参与式—操作式"的递进原则,构建"产、学、研、创、赛、证"实践教学体系,凝练"一个核心、两种途径、三个维度、四个结合"实践教学特色。
一个核心:以"设计河南"为主题,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紧密围绕"设计河南"战略,主动服务支撑河南"两高四着力",聚焦全省"1+2+4+N"产业链和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探索成立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的产教融合体系,推动设计创新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服务地方发展的鲜明特色。
两种途径: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学院与河南博物院、郑州科技馆、美俱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融合中心""文创工业设计中心",并成功获批"工信国际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承办"NCDA全国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巡展""米兰设计周获奖作品巡展""中国·中部人像摄影艺术节""高等学府设计教育精英研修班""化学工业出版社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与出版研讨会"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获授"东方创意之星大赛"河南省赛区组织院校,举办"豫博文创"毕业设计作品校内外联展。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项目,激发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高标准打造校内实践工作室基地,师生共同成立专业设计公司,并与北京容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32个实践基地。建成涵盖摄像、摄影、插画、包装设计、丝网印刷、综合材料、装帧设计等功能的27个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成果方面,联合河南博物院赴亚美尼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会议暨国际文创展,组织参加UGD2024上海"长宁行动"嘉年华展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展,联合河南博物院举办"丝缕承古——创意丝巾绘展",组织"闹海"毕业设计联展和河南航拍名家十二人联展,连续多年承办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河南赛区)(学生赛),组织师生集中学习中国艺术大讲堂,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路演,举办"阿里巴巴暑期训练营座谈会"。
三个维度: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扎实专业基本功。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产品创意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师""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CCAD)""Adobe国际认证(ACP)"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续增强就业竞争力。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知识视野和创意来源。推动跨专业协同教学,构建以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为核心的交叉学科体系,与数字媒体艺术、摄影等专业合作,通过开设融媒体设计工作坊,形成"艺术+财经""艺术+科技""艺术+文旅"等多维融合的学科特色。强调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提供独特素材。依托河南红色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开展红色文化、财金诚信文化、非遗思政等实践,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四个结合: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依托"四融三通"课程体系,建有《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2门省级一流课程和1门省级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在建《包装设计》《商业摄影创新创业视觉影像创作》两门智慧课程,并开发在线课程资源与远程评审系统,构建"学科理论基础+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结构,形成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方向选修、集中实践与差别化培养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以"豫博文创"品牌为抓手,河南省博物院等共建"定义—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品牌"全流程教学体系。完善"基础实践—项目实践—综合实践"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企业导师联合指导、设计工作室实战等模式,引导"设计为民、创造为公"。创新思维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依托赛事开展实践教学。累计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54项、省级406项,获评优秀指导教师72人次、优秀组织奖9项。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实践教学。赴朱仙镇、开封博物馆、新乡平原示范区盐店庄村万亩桃园、同盟古镇等地开展课程实践,为河南文旅文创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个性化培养与团队合作相结合,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实施"课题贯通"计划与"导师组会"制度,围绕设计流程管理、数字化与智能设计、AIGC技术应用等方向开展跨学科整合与协同指导;近三年横向课题到账350余万元,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解决方案。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实施"五个一"计划。建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共组一支双师型导师团队,共研一批产业导向课题,共育一批技术技能人才,共享一套资源服务平台。搭建实践教学场域。构建"智慧教室+专业实训中心(实训室)+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教学场域。黟县贻龙实训基地被评为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稳固实践教学效果落点。完善"行业反馈"机制,定期引入用人单位评价,动态优化培养方案。建立"成长档案"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学业进展与能力发展。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累计承担河南博物院等单位产品开发任务1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6篇,获授权专利15项,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建设校级特色专业1个。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邀请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我校任教,推动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15人,行业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6%。
注重数字赋能,筑牢应用人才根基
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和新文科建设要求,系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搭建"融媒体技术+设计思维"模块,构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建成视觉传达设计虚拟教研室,共建校企合作课程、数字资源库及真实项目案例库,锻炼跨媒介整合能力,实现"线下实体+线上传播"联动效果。积极对接低空经济新业态,建成"CAAC无人机驾驶员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拓展"艺术+科技"融合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综合能力。
未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扬帆远航、勠力前行。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师生创作出更多扎根生活、彰显时代风貌的优秀设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媒体链接:https://m.topnews.cn/news/145AD7EC48B94A78?category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