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拓”印青春底色,“传”承时代新声——文化与传播学院打造入学教育新范式

供稿单位:文化与传播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部信息员  日期:2025-10-09 17:45  点击:[]

为帮助2025级新生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文化与传播学院以“承非遗文脉,启文传新篇”为主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大学启航计划。该计划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时代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入学教育全过程,为新生们精心打造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特色的入学第一课”,献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文化开学礼”。

文化铸魂:在非遗墨香中感知大学精神

文化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让新生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刻起,便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学院组织新生走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实训中心,亲手触摸历史的脉络,在拓印的墨香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院文化打卡”活动,新生们用镜头记录和分享对学院文化的理解,在探索与创作中建立专业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我们希望新生的大学生活,是从一场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开始的。”学院负责人表示,“校史院情教育不仅仅是听讲座、看展板,更是要让同学们在与‘非遗’等特色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感知文传精神,明确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砺志:在嘹亮军歌中诠释青春担当

如果说文化传承是思政教育的“静水流深”,那么军训实践便是其“惊涛拍岸”。9月24日,在学校新生军训红歌比赛的舞台上,作为压轴队伍,文化与传播学院新生方队以一曲《团结就是力量》唱响了青春最强音。这不仅仅是一场才艺展示,更是一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实践。从铿锵有力的步伐到高亢嘹亮的歌声,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强学力行,守正创新”院训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佳体现。

体系赋能:在系统规划中铺就出彩之路

信念的火花需要系统的规划才能燎原。在“文化铸魂”与“实践砺志”的引领下,学院构建了“安全筑基、信念领航、成长赋能”的多维支持体系,将宏观的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成长路径,确保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出彩”的方法,在奋斗中收获幸福。该体系涵盖适应、安全、理想、规范、心理、学业、职业等模块,贯穿迎新、军训及整个第一学期。学院通过新生入学班会、资助政策宣讲安全教育讲座,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构筑起坚实的“防火墙”为厚植爱校荣校情怀, 9月23日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与图书馆,引导同学们在时光长廊中感悟奋斗初心,在书香翰墨中树立学术志向9月29日至30日集中安排理想信念、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八大主题讲座,由院领导、专业教师及校外专家联袂授课,为新生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将爱校情怀与远大理想融入血脉。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导航和科研实践启蒙,引导新生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竞赛的热情,将创新思维的种子在入学之初便播撒心田,为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赋能。

守正创新: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非遗”体验到红歌嘹亮,从思想启迪到方法指导,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入学教育是学院构建育人新生态的一个缩影。学院打破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壁垒,将所有教育模块统一纳入“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形成育人合力。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确保了“课程思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了“三全育人”。

一场精心设计的入学教育,是大学送给新生的第一份厚礼。文化与传播学院以“非遗”为钥匙,以思政为灵魂,开启2025级新生探索知识、塑造人格、传承文化、创新未来的大门。这群充满活力的新文传人,将在这片沃土上“拓”印下最绚丽的青春底色,“传”奏出属于他们的时代新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文化与传播学院  韩晓/文 王亚丽/图 徐玉平/审核)










上一条:法学院开展看望慰问双节留校学生活动
下一条:文化与传播学院邀请校友中秋返校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招生咨询:0371-69303222

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 邮编:451464

手机端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47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3322号